网站“文档共享”被指泄露个人隐私

来源:北青网

大量车主私人信息可以通过百度文库、新浪爱问查询或者下载。昨天,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部分大型网站提供的可查询或者下载文档存在大量个人隐私信息。

数万车主信息随意看

昨天下午,记者在“百度文库”输入“北京车主手机”后,搜索结果列出了数十条相关的文档。记者打开了其中一份名为“北京车主手机通讯录”的文档。这份文档共有348页,每页上记录了50名车主的姓名、地址、电话、车辆所属区县、车牌号、车牌类型以及型号。

“百度文库”显示这份文档上传时间为2010年12月10日,截至昨天已经被浏览了1215次,下载76次。上传人网名为“快乐至上1939”,其注册信息显示,她的居住地为“福建-莆田-涵江区”,从事广告、营销、公关行业。

同样的,“豆丁网”类似的文档也多达几十条,其中一份长达1140页号称“有北京车主名单3万多个”,该文档里记录的信息条目与“北京车主手机通讯录”上的类似。此外,“新浪爱问”上也能搜索到这样的文档,只不过用户不能在线浏览,只能下载观看。

记者注意到,这些泄密文档基本都可免费浏览或下载,只有一小部分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或网站虚拟财富值。一些“信息”文档甚至经过周密的细分和筛选,例如“北京白领车主名录”、“朝阳区车主名单”、“北京宝马车主电话”等。

车主不知信息“被公布”

尽管这些通讯录里的资料中存在着一些错误,但是记者仍然能够按照上述资料联系到大量车主,而当他们得知自己“被公布”时,都表示事先毫不知情。

记者按照“北京车主手机”上的号码拨通了张女士的手机,她的车辆注册地为朝阳。当她听到记者能够说出其姓名、住址和车牌号时,显得十分惊讶。“我买车、上牌、年检都需要个人信息,我哪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公开了。”张女士说文档上记录她的“桑塔纳”还是2003年买的,现在的车辆已经更换。

而李先生车辆注册地在密云县。他说经常会接到很多推销、诈骗电话,对方都能够直接叫出他的名字。“这些网站就能允许人家这样公布我的个人信息,他们这不成了那些诈骗犯的帮凶吗?”

公布“车主信息”可获利

实际上,公布这些车主信息是可以获利的。记者了解到,用户在豆丁网可以直接设定文档的价格,其他用户需要付费才能下载。上传的文档每当被点击一次时,上传者就可获取0.001元的利润;当文档被别人下载时,上传者便可得到文档定价的一半。

而在“百度文库”及“新浪爱问”上,大量的点击率会增加上传者的网站虚拟财富值,这些财富值可以用于“悬赏”,向别人索要其他的信息。

律师称 网站应承担监管责任

实际上,除了车主信息以外,这些网站上还可以查到诸如“企业老板通讯录”、“业主电话”等多种文档。一家名叫“伊利优信息服务机构”上传的文档中,有“2010新生儿家长名录”、“60岁以上老人数据”、“电视购物买主数据”。

对于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,北京柴傅律师事务所夏祥律师认为,网站应该承担监管的责任,当被侵权人提出要求后,网站应该及时删除这些信息。同时,夏祥律师认为这种情况与之前“作家联合声讨百度文库侵犯著作权”尽管都属于侵权,但是适用的法律并不相同,后者属于《著作权法》范畴,而前者则不属于。

不过,这其中也的确存在着争议性。“网站是否应该主动删除,还是接到被侵权人投诉才去删除,网站在这其中是否获利,这些都无法确定。”夏律师说。

记者体验

从上传一份含有个人信息的文档到有人下载,只需半天时间。尽管各网站都宣称对上传文档有严格的审查,但是记者昨天调查后发现,“严格的审查”背后存在漏洞。

昨天下午,记者凭空编制了一个“虚假”信息录,取名为“奔驰车主信息”,分别上传到百度文库、豆丁网及新浪爱问。晚上7点半左右,该“试验”文档在新浪爱问上已经通过审核并被下载10次,而百度文库及豆丁网还未上传成功,分别显示“提交中”以及“审核中”。

其实,这些网站都对外宣称有严格的把关制度,如豆丁网“禁止上传违反豆丁相关规定的内容”中第4条规定:禁止发布包含个人隐私内容的文档,比如包含您或他人的电话号码、邮箱、住址等联系方式,以及个人身份证件号码、银行卡号,等等。而百度文库及新浪爱问也有类似的规定声明。

记者分别同三家网站的客服对车主信息泄密文档进行了举报,但百度文库、新浪爱问均为在线留言方式进行投诉,只有豆丁网才能通过QQ进行人工服务。

豆丁网客服人员称,用户上传的文档,首先会通过系统的排查,再由编辑对内容进行人工审查,才能成功上传,但是不排除会有个别纰漏。如果有用户对文档的内容进行投诉,一经核实会尽快删除,而平时也会有工作人员对已经上传成功的文件进行复核,删除违规的文档。

昨晚8点左右,下午在三家网站上看到的部分泄密文档已经被删除,但是又有一些新的泄密文档被上传。

截至昨夜11点30分记者编写的“奔驰车主信息提交申请”被“豆丁网”删除,百度文库仍在审核中。

||编者按

最近百度文库和作家之间的版权争论事件正闹得热火朝天,两方各执一词,国家相关部门却“适时”的缺位了。长久以来,一直有一部分人宣称互联网的精神就是“自由与共享”,并以此为依据大作侵权之事。事实上,很多互联网大鳄,包括视频类、小说类等等,骨子里其实都有着侵犯版权的原罪。从前,我们可以一边宣称共享精神,一边享受着大量的盗版资源,慢慢的,我们发现自己也“被”共享了。你的个人信息转化成比特数据,在互联网这个“自由与共享”的空间中肆意被传播,你的生活也慢慢受到了影响。这个时候,你慌了么?

其实,按照自由主义者的观点,即使是最大限度的自由与共享,前提也应该是不妨碍他人追求自由。那些“被”共享的信息,资源,却都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他人的自由。当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的影响我们的生活,物联网的神话也开始逐渐开始落地,如果这个社会不对信息保护作出反应,国家不作出约束,那么,像“攻壳机动队”中所描写的那些神奇的事件,可能会真切的出现在我们身边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